展会现场

历届参展企业

    上海裕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潍坊高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无锡市奇胜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涵安压缩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宁波精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市新科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领安科技有限公司
    安尔普传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航天康达(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凯吉凯精密电子技术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北京易艾斯德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亿百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威视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曙光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香河速克商贸有限公司

    莱茵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硬格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合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青鸟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环球工业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北消安全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有备科援科技有限公司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营口山鹰报警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
010-86203328

E-mail
market@zzhxzl.cn

总编评论:从半年通信“成绩单”读出什么?你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日前,工信部例行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这份看似平常的半年“中考”“成绩单”,其所披露的信息却耐人寻味。在稳经济大盘大背景下,在奋力数字经济长航道中,拨开8.3%增长的数字表面,背后的变化逻辑是什么?又折射了怎样的行业流变与趋势?

判断一:

业务结构发生方向性调整

这份“成绩单”最突出的两个字眼,就是移动流量业务收入“低速增长”、新兴业务收入“增势突出”。前者是5G商业兑现期收入的基本盘,后者则是面向数字经济的战略新方向。那么,在“低速增长”和“增势突出”的双向作用之下,总体业务构成基本面是不是在发生某种“潜变”?

根据工信部数据,上半年移动流量业务收入3336亿元,占比业务总收入40.9%;固定宽带业务收入1220亿元,占比15%;语音业务收入684亿元,占比8.4%。这三者是运营商传统业务收入。云计算、IDC、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1624亿元,占总收入的19.9%。这四者,构成当下通信业务收入的基本面:新兴业务逼近两成,传统业务守住六成。



但如果把时间轴从半年拉长到过去一年甚至更长,通信业务结构的变迁便脉络可循。

作为近年来运营商最重要的收入、特别是5G开局以来的“金牛业务”——移动流量经营收入,过去三年在总收入中占比一路走低,从2020年上半年的46%、2021年上半年的44.2%,跌到今年上半年的40.9%,徘徊在了四成边缘。这个变化,是值得行业特别关注的。这是通信业移动替代固定重要趋势性变革以来,移动流量收入比重持续走低的另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信号,而且还是发生在5G商用的黄金期。



在固定宽带业务、语音业务等另两个传统业务板块,其收入占比也一路走低。今年上半年同比去年上半年,这两项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从17.2%下降到15%、从9.6%下降到8.4%,各自分别下降2.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业务收入占比,过去三年一路走高。数据显示,新兴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2.8%,上升到2021年的15.2%、今年上半年的19.9%,直逼总收入两成。



过去三年的数据脉络表明,通信业务收入构成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虽然传统业务的收入占据总收入的基本盘,但隐形调整“潜移默化”,份额占比下行明显;而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则“衔枚疾走”、持续走强,突破两成、继续走高的态势可以预见。



可以确定判断:通信业务收入的结构正在发生方向性调整,并不可逆转。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

判断二:

增长动力发生根本性转变

业务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同时,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格局下,推动上半年通信稳增长8.3%的主要动力来自哪里?

根据上半年通信经济运行情况,传统通信业务中,语音业务是持续下滑,对稳增长贡献为负。固网宽带业务上半年增势较好,增长9.2%,但仅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而特别重要的支柱性业务——移动流量收入上半年仅“低速增长”0.7%!其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拉动不足1个百分点,仅为0.3。总体而言,这些占据基本盘的业务收入,对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拉动不超过1.7个百分点,收入同比增长亦仅有1.7%,低于上半年全国GDP增速2.5%。



同样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在上半年通信增长中,新兴业务收入增长36.3%,拉动上半年整体电信收入增长5.8个百分点,成为通信业半年业绩增长中关键、主要推动力。

从上半年增长贡献率看,新兴业务增长贡献率为69.3%,逼近增长贡献的七成。固网宽带业务增长贡献率为16.5%,移动流量业务增长贡献率仅为3.7%。而固定宽带业务、移动流量业务和语音业务(贡献为负)等传统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率总和不超过14%。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新兴业务增长,三大通信央企稳增长“中考”答卷将无法完成。



同样把时间轴拉长,比较移动流量业务和新兴业务增长贡献,可以识别新阶段行业增长的动力源泉。

根据数据测算,移动流量收入的增长对当期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三年来大幅回落,从2020上半年的48.1%,逐步回落到2021年上半年的23.6%,再到今年上半年的3.7%。




而新兴业务收入增长对当期整体通信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近两年持续走高,从2021年上半年的39.9%,一路跃升到2021年全年的44.6%、今年上半年的69.3%。显然,支撑通信收入增长的动力引擎,已经发生了迁移。新兴业务增长贡献,正从“副发动机”蝶变为“主力引擎”。




分析过去三年的数据,虽然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产生局部的偏移反复,但总体的特征趋势是,传统业务增长动力疲软(即使是在5G商用的红利期);新兴业务增长动力强劲,已经成为支撑通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可以确定判断:推动通信业收入增长的动力引擎,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新兴业务正成为支撑增长的主要“发动机”。

基本结论:

旗帜鲜明重塑通信发展新范式

坚定不移奋力数字经济主航道

半年成绩单清晰地释放了行业发展新信号:通信业务结构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方向性调整,推动通信业增长的动力引擎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面对新调整、新变化,行业必须适应新形势,更加旗帜鲜明地重塑通信发展新范式,更加坚定不移地奋力数字经济主航道。

一直以来,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支撑赋能角色,通信业自身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变。

但从微观而言,通信业自身依然面临发展过程中突出矛盾:行业内卷从上到下,同质竞争无处不在,服务创新明显滞后,赋能水平有待加强,产业价值严重低估,用户满意差距较大,基层获得急需提升。这些情况是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必须破解、不可逃避的课题。

可喜的是,过去一段时间,主要运营企业努力做出改变,积极调整步伐。在三大运营商主要负责人的推动下,运营企业正在换轨通信发展模式,重塑通信增长方式,逐步从传统业务竞争调整到数字化创新发展,从简单价格竞争换轨到通信价值创造,从存量市场争夺扬帆到广阔数字经济蓝海,从“你死我活”“单打独斗”的内卷变步为数字经济“集体舞”“团体赛”,从打“价格战”的电信运营公司逐步转变为国家信息网络基石和数字世界的构建者、数字经济的赋能者,在数字化主航道竞争、合作、互促,努力实现通信业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

就在本月,三大运营商董事长“历史性”同台,以“走得近、听得懂、看得清、有信心”的方式,与投资人“面对面”。在这个面向资本市场的严肃场合,三大运营商商董事长坦诚交流新发展,直接沟通新变化,清晰而明确的释放了“跳出传统发展范式,携手数字经济‘集体舞’”的坚定共识。通信半年“成绩单”,为这种共识作出了坚实的数字注解。

正如运营商负责人所述,“直尺”量不出“三维空间”,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电信行业新发展。电信行业发展范式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全面升维。

通信运营商是通信产业的总链长,运营商的发展能力关系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运营商从业人员近百万,业务链条悠长,管理层级庞杂。重塑通信发展模式,不能仅仅是运营商主要负责人或某个运营商所为,而要是运营商系统上下,特别是基层运营商负责人、一线“战队”领军人的共同行为。

希望运营商上下,能够从通信业半年“成绩单”中读出新变化、看出新趋势,清晰判断新发展形势,深刻理解新发展范式,自觉融入新增长格局,坚定重塑新市场行为。做出这些改变,不仅直接关系数字时代运营商企业基因再造、组织行为重塑、业务能力生成,更关系运营商整体商业价值,也关系一线员工生存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构建数字化世界,这是已知的ICT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最大愿景。积极投身数字经济主战场,以新发展模式实现新作为,是电信央企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历史使命、重大责任、发展必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运营商有真变化。相信运营企业一定能够顺应市场与技术发展大势,在数字化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发展模式、企业能力的根本蝶变,不仅成就通信运营商自身的高质量进阶,更成就整体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就泛在、智能、安全、可信的数字中国数字世界。
上一篇:8.3%!信息通信业拉动经济增长动力持续显现 下一篇:2022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7170亿元,同比增长0.1%

版权所有:2026中国(北京)消防技术与设备展览会